近日 ,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《天津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(征求意见稿) 。
《方案》重点任务中指出:
加快推进居住建筑电气化提升 。
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电气化水平 ,开展新建居住建筑全电气化试点示范 ,既有居住建筑改造为辅推进 ,采用电驱动热泵技术供暖;采用电磁炉、微波炉、电陶炉等电气炊具 ,取代燃气灶台 ,实现“全电厨房”;采用分电直热型和电动热泵型热水器制备生活热水 ,引导建筑供暖、生活热水、炊事用能向电气化发展 。
推进乡村电气化建设 ,打造全电驱动示范村 ,促进农村地区能源消费变革 。
(市住房城乡建设委、市发改委、市农业农村委、市国网电力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深入推进公共建筑电气化提升 。
推动新建公共建筑逐步全面电气化 ,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,通过适当扩大峰谷电价价差、合理设定低谷时段等方式 ,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引导电力消费错峰用电、削峰填谷的作用 ,在公共建筑中推广应用热泵、电蓄冷空调、蓄热电锅炉技术 ,促进电力负荷移峰填谷 ,提高社会用能效率 。
公共机构单位食堂及公共餐饮场所等推行全面电气化 。
鼓励机关、学校、医院等公共机构建筑和办公楼、酒店、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建筑围绕减碳提效 ,实施电气化改造 。
(市住房城乡建设委、市城市管理委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、市农业农村委、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 推动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 。
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能互补、多元互动的建筑能源利用形式 ,针对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的区域 ,鼓励采用空气源热泵、热泵热风机等分散式取暖方式 。
积极推动太阳能、空气源热泵、污水源热泵、生物质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,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 ,构建多元配置、安全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体系 ,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。
(市城市管理委、市住房城乡建设委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水务局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