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6日 ,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绿色工业计划的两大基石《净零工业法案》和《关键原材料法案》提案 ,旨在确保欧盟在全球绿色工业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。
欧盟计划到2030年 ,整体战略净零技术制造能力接近或达到欧盟年部署需求的至少 40%;每年至少10%的关键原材料提取、40%的关键原材料的加工、15%的关键原材料回收来自欧盟内部 ,同时规定来自单一第三方国家的战略原材料消费量不应超过65% 。
对应的要求欧洲风电场85%的所用组件、60%的热泵、85%的光伏电池、85%的电解槽必须在欧洲大陆生产 。 市场认为该消息将限制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 。
此提案发布后 ,多数人认为 ,这给以欧洲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光伏出口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。 近年来 ,欧洲市场一直依赖从中国进口光伏产品 。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 ,欧洲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高度依赖性不降反升 。
2022年我国光伏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等产品出口总额连续突破三个“百亿”关口 ,达到512.5亿美元 ,较2021年的284亿美元大涨超80% 。
据市场信息公司数据显示 ,2022年 ,中国光伏企业共计出口154.8GW的光伏组件 ,较2021年增长74% 。 出口额412亿美元 ,同比增长65.3% 。
其中 ,超过一半的光伏产品出口欧洲地区 。 2022年 ,中国向欧洲出口光伏组件86.6GW ,同比增长112% ,欧洲已成为中国光伏组件产品最大的出口地 。
《净零工业法案》是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的关键部分 ,旨在确保到 2030 年欧盟至少 40% 的包括风力涡轮机、电池、热泵、太阳能电池板、可再生氢等在内的清洁技术需求在欧洲本土制造 。 该法案被视为是对美国由《通胀削减法案》带来的规模绿色补贴计划的强势回应 ,并为企业提供可以媲美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提供的补贴 。
3月22日 ,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《河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 。 《实施方案》提出 ,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 。 综合考虑电力供需形势 ,拓宽电能替代领域 ,在铸造、玻璃、陶瓷等重点行业 ,加快电窑炉、电锅炉、电动力设备等推广应用 ,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1000℃以下中低温热源进行电气化改造 ,开展高温热泵、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 ,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 ,提升工业整体电气化水平 。 强化企业电力需求管理与响应能力 ,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和园区创建 ,示范推广应用相关技术产品 ,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。
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 。 增强“源、网、荷、储”协调互动 ,引导企业园区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、分散式风电、多元储能、高效热泵、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 ,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 ,发挥微电网就地消纳可再生能源、集成优化综合能源供需优势 。 积极拓展风电、光伏、水电、光热、储能、充电桩等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场景 ,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,支持企业实施“分布式清洁能源+储能”项目 。
加大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 。 推动将水泥、平板玻璃、建筑卫生陶瓷、石灰、墙体材料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 ,促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。 推广节能玻璃、高性能门窗、新型保温材料、建筑用热轧型钢和耐候钢、新型墙体材料 ,推动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产品 ,促进绿色建材产业发展 。 推广高效节能空调、高效照明器具、节能电梯等终端用能设备 ,提高太阳能热水器、分布式光伏、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设备在建筑领域应用比例 。